
作家新干线
生命的辩证法

爱华和卫国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一块儿长大,一块儿上学,还同班,好多时候还同桌。
他们学习都很好,长得也可爱,是老师和大人们眼中的金童玉女。直到去镇中学上了初中才分开不在一个班,但来回上下学始终相随相伴。初中毕业后,卫国考了师范上了中专,爱华则被村里聘为民办教师。虽然这回是真正的分开了,但此时的他们都已成年,童年青梅竹马的情谊自然而然地促使他们通信,在信件里相互交流学习和工作情况,相互鼓励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通信内容也渐渐有了变化,尝试着相互表达爱意,似乎也是自然而然地向对方敞开了心扉,并在信里私定了终身。奇怪的是,在卫国上学的那几年里,各自写给对方的信里,他们都很放的开,什么事都给对方说,什么知心话都给对方讲,但寒暑假卫国回村里时他们却没有勇气直面相见,偶尔在街上相遇,也仅仅以同学关系打个招呼。以致村里大多数的人们直到他们宣布要结婚了,才知道了他们两个的事。
卫国师范毕业分配到镇中学当了老师,不到一年,爱华凭着自己的努力也由民办老师转为正式老师。紧接着他们结婚了。婚后的他们十分恩爱,卫国无论多晚都回家,爱华则把家操持的干净利落、老少祥和。他们从未红过脸、为鸡毛蒜皮拌过嘴,是村里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妻。不几年光景,他们自己盖了新房,有了一双儿女。
他们两个人,一个在村里教书,一个在镇中教书,都努力工作,勤俭持家,孝敬老人,爱护孩子。日子虽然平淡无奇,但他们过得却有滋有味、恩恩爱爱。直到有一天,孩子们长大了,但镇里的中学却没有几个孩子上了,人们都把孩子送到城里的中学。紧随着大部分老师也都调到城里,后来就干脆把镇中撤了,卫国调到了镇教委。
一切原来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面对这样的变化和现实,说是时代的发展吧,好像是的,但感觉总有点别扭和无奈。爱华和卫国为了孩子,别无选择,他们在城里租了房子,让孩子的奶奶给孩子们做饭,他们自己则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早上卫国带着爱华回村里上班,晚上再一块回城里。从城里到村里有二十几里路,每天来回奔波四五十里路,虽说是很辛苦,但为了每天能给孩子们辅导作业,他们两个乐此不彼,并从中找到了新的幸福感觉。可以这么说,再怎么苦的日子也能让他们过出花来。
转眼间又是几年过去了,孩子们也都到外地上学了,他们在城里买了两居室的一套房子,在四层,还买了一辆二手汽车。虽然仍是早出晚归,但已经不那么辛苦了。他们两个都是普通的老师,没有关系和后台可以调到城里,但只要两个人在一起,他们感觉就是神仙眷侣一样的生活,快乐地每日一起回村里,再一起返回城里,他们太幸福了。
那一天,仍然是很普通的一个日子,没有风,没有雨,甚至觉得也没有平常那么多车。卫国开车一向很稳的,再怎么急得事也从来不开飞车,但那天偏偏开的稍微快了那么一点点。人生就是这样,任何人都不可能预料到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就这个早上,他们驱车回村里上班,就在要马上由大公路往乡村公路拐弯的时候,突然从乡村路上冲出一辆农用三轮车,速度很快,在他们前面行驶的一辆大货车紧急刹车,可惜没有控制好,车翻了,货车车箱转了半圈重重砸在紧随其后的卫国车上。卫国车的前半部分被砸了,卫国当场死亡,那天躺在后座上补觉的爱华只是被震昏过去了……
人世间的事,有时候真是说不清楚,人人都盼望着夫妻恩爱,可要是太恩爱了,却有可能酿造悲剧。
苏醒过来的爱华,知道了卫国惨死的事,顿觉她自己的天塌了,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一头撞向墙角,又一次昏了过去。再次抢救过来后,亲人们一刻都不敢离开,死死的守着她,怕再发生意外。此时的爱华,不吃不喝不说话,生命靠液体维持着。亲人们怕呀!说不要管这里是医院不医院,想哭就哭,想多大声咱就多大声,你哭出来我们就放心了。可爱华就是连哼都不哼一声。急得她父母哭,儿女哭,弟妹哭,就连公公婆婆都不顾儿子的丧事跑过来哭着求她,为了还没成家的孩子,为了咱们这个家,你一定的活下去呀!她终于开口了,说我要回家。家人们以为她终于想开了,便把她送回城里的家里。
事后人们分析,或许她真正想要回的家是村里的那个家,她想到灵前最后再见卫国一面,或许那样的话,她真的可能为了孩子,为了尚健在的老人,为了和卫国一起奋斗过的那个家、那片土地而活下去。然而这一切都是后话,就如人们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一样,悲剧还是发生了,趁着亲人们一个极其微小的疏忽,爱华拼尽全力毅然从楼上纵身而下……
当然,事后也有人指责她,说她不负责任,两个孩子还都没有成家,她自己的和卫国的父母都健在,重大任务一个都没有完成。人们有说她这样的,有说她那样的。但也有人说,也许他们两个这样的人生结局才是最好的,没有任何瑕疵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予以删除)
责编
张辉
作者简介

张小明,山西省文水县人,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1981年吕梁农校中专毕业,1987年吕梁地委党校大专毕业。198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文水县委机关和乡镇工作39年,现退休任文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宣教部长。2013-2014年主持编修《文水工会志》。2004年开始写作,先后在《文苑》《大陵风》《吕梁文学》《吕梁日报》《山西党史文汇》等报刊发表文章,其中《刘胡兰等七烈士是被谁出卖的》上了《人民网头条》,并被选为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教材。2020年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文水游击队》。
感谢关注 作家新干线
好看你就点点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