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美国以市场驱动为主的AI发展模式,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更多依赖政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规划,推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全球竞争力。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实现人工智能全面突破,推动中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构建技术与产业的先发优势。政策工具全面覆盖供给、环境和需求三个层面,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到人才培养的多维度支持。此外,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与地方政府纷纷响应,通过资源整合与政策激励,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进一步助力人工智能的产业化发展。
中国通过顶层设计和政府主导,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机制,例如设立人工智能专项基金、鼓励产学研合作以及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在资源分配上,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强化产业应用与落地场景的挖掘,尤其是在安防、医疗、金融、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更多依赖私营资本的驱动和市场自由竞争,而中国的策略优势在于系统性政策支持和快速执行能力。
投融资方面,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最大的国家,2017年中国AI企业融资总额占全球的70%。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政府引导资本市场与社会资金的积极结合,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中国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与市场规模,这为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例如,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237.4亿元人民币,计算机视觉占据最大份额,为技术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
同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总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中国通过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与国际科研合作,逐步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储备。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在顶尖人才比例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仍存在差距,仍需进一步加强国际人才引进与自主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