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动态首页 最新动态分类 切换频道
啄木鸟观察|揭开游戏代退费骗局:披着法律咨询服务“外衣”,教唆成年人伪装未成年人退费
2025-11-16 19:45

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 樊瑞 实习生 刘家怡)“没想到游戏充值几千块没要回来,还被游戏代退费的机构套路,骗走三百块。”近日,19岁的成都游戏玩家林林向央广网记者反映,有人在网上向其推荐专业机构帮助游戏退费。信以为真的他,按要求向其支付费用。之后,对方却屡次拖延时间,甚至直接将退费群解散,再不回复林林的消息。

林林的遭遇并非孤例,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被游戏代退费公司骗钱的经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披着法律咨询机构的外衣,活跃在短视频、社交和电商平台,声称可帮助游戏玩家退费。路径主要有两种:一种声称是法律服务团队,表示自己有“专业”渠道可帮助游戏退费;另一种是让成年人假借未成年人身份申请游戏退费。两者的核心目的均是骗取游戏玩家的服务费。

受访专家表示,这些针对成年游戏玩家的骗局,呈现诈骗手段专业化、目标群体扩大化、反侦察意识增强的特点,消费者需加强警惕。事实上,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成年人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所进行的游戏充值一般属于自愿行为,单纯因后悔或过度消费而希望退款,通常不会被支持。而成年人冒充未成年人退费,属于欺诈行为。

游戏退费不成 反被“专业法律团队”骗走服务费

林林热衷于一款网络游戏,今年两个月向游戏充值2600元。7月林林在一则游戏退费的短视频下方,看到有人声称自己刚刚游戏退费成功。该“热心人士”告诉林林,在一家专业机构的帮助下,他花费600元,基本追回六七千的游戏充值。“热心人士”表示该机构很“靠谱”,签订合同办理游戏退费斗都有专业人士操作,只要配合提供资料即可。

7月中旬,在林林支付300元费用后,对方表示15个工作日后林林即可收到相应退款。可半个月过后,当林林问询退款进度时,迎接他的却是对接人不断更换。“先后换了三个对接人,每次都说要花时间查询之前情况,我怀疑是在拖延时间。”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后,林林提出要退款,“艳贰法律咨询售后客服”认为不完全是公司责任,回复他因其个人原因导致服务终止则服务费用不抵不退,之后将群聊解散,也不再回复林林的问询消息。

图片

一再拖延时间之后,售后客服不再回复林林消息。(受访者供图 央广网发)

林林告诉记者,之所以会相信该机构,与其“法律咨询”的名头相关,“我以为这是专业法律机构,没想到却是骗子公司”。9月底,央广网记者查询天眼查上的工商登记信息发现,艳贰法律咨询工作室成立于2024年,是位于海口的个体工商户。该工作室现为“注销”状态,系企业自行通过法定流程申请注销营业执照。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曾在今年7月12日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通过登记的经营场所与经营者住所无法与个体工商户取得联系。

黎小明的经历,几乎与林林如出一辙。今年6月,他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找到“某老师退费咨询”,对方自称是律师,可以帮助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游戏退款。黎小明在游戏中共充值11527元。黎小明支付500元费用,该“律师”让他在各个平台以未成年身份进行申诉,要求游戏退款。可在合同约定的30个工作日后,黎小明并未如约收到退款。对方表示系因其游戏金额较大,处理周期复杂,又向黎小明索要200元的加急费。共支付700元后,黎小明换来的同样是对方的“沉默”。

在黑猫投诉平台等一些投诉平台上,一些网友投诉遇到游戏退费骗局,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收钱不办事”,承诺可游戏退费,却骗取其服务费用,被骗金额在几百至数千元不等。不少机构标榜自己是专业法律咨询机构,可通过所谓专业渠道帮助申请游戏退费,但对其渠道却秘而不宣。

该工作人员表示,有“专业”“不便透露”的渠道帮助成年人游戏退费。

为佐证其专业性和可信度,该工作人员向记者发来其营业执照,显示为注册在海口的信息咨询服务个体户。工作人员还发来一些疑似其他人游戏退费成功的案例。当记者询问有何退款渠道时,对方则强调自己有专门的渠道,但具体不方便透露。

记者通过某电商平台联系到一位商家,这位微信名为“X律法律咨询林主任”的商家发来大量“退费”成功的案例。他介绍退款额度在40%-90%之间,1万以下收500元的基础服务费,加收10%的实际退回尾款抽成。“林主任”直言也存在退款失败的情况,向记者表示,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再做决定。

虽然顶着“法律咨询”的名字,他解释说,自己并非律师,所在的公司也并非律所,但有较多处理此类案件经验。在记者追问下,他解释自己的退款方式即以诱导性消费为由,向游戏的上级单位提出申诉,倒逼游戏公司与用户协商退费事宜。

律师:成年人假借未成年人身份退费属欺诈

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成年人在游戏充值后可否要求退费?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维维律师告诉央广网记者,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进行游戏充值一般属于自愿行为,难以主张退款。他也指出,如果游戏运营商存在明显的欺诈行为(如虚假宣传)、强制消费或违反合同条款等情况时,成年游戏玩家也可依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主张退款,但若单纯因为后悔或过度消费而希望退款,通常不会被支持。

这就意味着,一般来说,平台只向未成年游戏玩家退费。让成年人假借未成年未成年人身份申请退费,也因此成为一些商家的生意经。

在某社区分享平台上,一名自称“XX咨询服务”的用户介绍可专业维权、退费,可帮助玩家游戏退费。记者添加“XX法律服务中心陶助理2”的微信后,陶助理告诉记者,可利用平台只向未成年人退款的规则,让记者走未成年人通道进行退款。他询问家里是否有未成年人,要求提供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出生证明,家长的身份证、户口本等,并询问家长是否能够配合。

图片

该“咨询机构”宣称成年人可游戏退费,即让成年人假借未成年人身份进行退款。

在记者对其专业表达质疑后,陶助理将“合同模板”“营业执照”“工商登记”等信息发来,并强调自己的资质齐全,完全合法合规。

对于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的规定,垦丁律所创始合伙人朱骏超律师指出,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作出禁止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原则性规定,但现行生效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退款规范指导意见。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朱骏超介绍,依照该标准,如果游戏厂商未接入实名认证系统进行防沉迷,即触及最基础的法律红线,则需100%退费。但如果游戏厂商已依法配置防沉迷措施,但存在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等监护人过错情形的,则根据相关消费过程中防沉迷措施的有效性,游戏厂商应承担30%—70%比例的退款责任。朱骏超表示,这项标准虽然是征求意见稿,且仅是行业标准,但确实也与当前司法实践情况较为一致,具备较大参考价值。

成年人可否假借未成年人身份申请游戏退款?王维维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及相关网络游戏管理办法,未成年人充值游戏往往可以视作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因此其家长可以通过合理的途径申请退款。但代退费者教唆成年人冒充未成年人退费,这种行为实际上是鼓动消费者通过虚假信息来获得退款,属于欺诈行为,违反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获取退款,不仅有可能追不回费用,甚至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王维维进一步解释指出,因涉嫌合同欺诈,消费者的退费主张不应该得到支持。他同时指出,“如果消费者长期以这种行为进行充值再退费且给游戏平台造成巨大损失,则有涉嫌侵财类犯罪的可能性。”此外,代退费机构如果涉及金额较大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但朱骏超也指出,如果对方确实有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协助退费服务(如告知退费路径、帮忙梳理退费材料等),这种情况下即便最终未能成功退费,可能也只能对其主张违约责任。

诈骗手段呈现专业化倾向 脱离平台交易难追查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代退费运营机构,也给游戏公司带来困扰。一家游戏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央广网记者直言,在游戏退费审核时,判断是否为未成年人操作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防止被黑产突破,具体的甄别方法不方便向外界透露。”该负责人指出,有大量来寻求退费的用户此前已经通过人脸识别认证为成年人,“这确实对我们的甄别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困扰”。

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该公司2024年累计受理用户的游戏代退费诈骗举报279起。用户受骗金额从数10元到2万元不等,主要区间集中在600元左右。

在他们统计信息中,短视频平台成为用户获取诈骗信息的主要渠道,占诈骗渠道来源的53.39%。

另一游戏厂商负责人介绍指出,在未成年充值消费问题中,退款申请人必须是提交具有监护关系证明的监护人才能进行申请,对其真实身份的判别均依据其提交的有效身份证明资料。在处理退款申请中,如发现伪造资料等违法情况,游戏公司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他建议,如果遇到未成年人退款方面的疑问,建议联系官方客服,切勿轻信网络上来源不明的信息。

朱骏超告诉央广网记者,近些年游戏退费骗局已衍生出产业链,游戏退费骗局多发,呈现新的特点。

其一是诈骗手段专业化。通常都会给自己包装法务咨询公司等身份,彰显自己的专业性;然后用签合同等看似正规的方式降低消费者的戒心。

其二是目标群体扩大化。之前更多的是针对未成年玩家进行诈骗,现在还会针对家长乃至一些试图钻空子的成年玩家进行诈骗。

其三是反侦察意识增强。骗子在网络上使用的账号可能是临时注册的,或者是通过盗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的,一旦诈骗得手,就会迅速注销账号或更换联系方式,还有可能通过使用虚拟 IP 地址等手段增加追查难度。

王维维提醒消费者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所谓“法律咨询公司”。正规的法律咨询服务应由具有律师证的律师提供,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律师执业证书等方式来核实对方身份。消费者在与这些所谓的“法律咨询公司”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保存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非法经营和虚假宣传行为,或向公安机关报案,以追究其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朱骏超表示,多数骗子都会在平台上发布信息寻找用户,但是脱离平台进行交易,这种诈骗形式本身就给追查带来一定难度,通常投诉难以取得有效结果,用户可以尝试报案处理。

(文中涉及采访对象林林、黎小明均为化名)

最新文章
2025年预计至少5个项目入市 北京城市副中心竞逐新消费升级
商业消费氛围进一步升温。3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粗略统计,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有5个商业项目预期年内开业。其中,部分项目的开业节点集中在“五一”假期,这也是消费市场上半年的消费高峰。各项目针对家庭及学生客群、游客等推出系列活
「作家新干线·短篇小说」张小明|生命的辩证法
作家新干线生命的辩证法爱华和卫国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一块儿长大,一块儿上学,还同班,好多时候还同桌。他们学习都很好,长得也可爱,是老师和大人们眼中的金童玉女。直到去镇中学上了初中才分开不在一个班,但来回上下学始终相随
啄木鸟观察|揭开游戏代退费骗局:披着法律咨询服务“外衣”,教唆成年人伪装未成年人退费
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樊瑞实习生刘家怡)“没想到游戏充值几千块没要回来,还被游戏代退费的机构套路,骗走三百块。”近日,19岁的成都游戏玩家林林向央广网记者反映,有人在网上向其推荐专业机构帮助游戏退费。信以为真的他,按要
多重政策促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专家共议破局之道
今年以来,中央及有关部门多次部署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政策力度持续加大。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随着相关政策相继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信心得到提
厦门回收:华为、vivo、OPPO、苹果、三星、小米
24小时上门回收手机;江湖救急!回收:华为、vivo、OPPO、苹果、三星、小米、一加、索尼移动、中兴、ROG、谷歌、LG、VERTU、华硕、8848、AGM、雷蛇、遨游、征服、柔宇、詹姆士、私人医生、铂爵、克里特、魅族等1、苹果手机回收:iphone X、
原创美国将公布国防报告,防务优先级别或有改变,外媒:日本已经担忧
The Pentagon has recently undergone a transformation, not just in name but also in strategy. The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has been rebranded as the Department of War, and the Defense Secretary is now known as the Secreta
AI语音生成PPT:一键式智能创建演示文稿与演讲辅助工具-2024ai知识
AI语音生成PPT:一键式智能创建演示文稿与演讲辅助工具在当今信息化时代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已经成为商务、教育和学术场合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制作一份高优劣的PPT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内容的整理到模板的设计每一个环
团队已解散?《少女的王座》被质疑诱导消费,星辉娱乐回应
2021年开服数月后便停更,却一直推出周边并举办线下活动。近日,多位消费者向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消费曝光台”投诉,游戏《少女的王座》去年突然宣布停服,玩家被告知游戏团队早已解散,但游戏一直推出周边及举办线下活动,企业有诱导消费
亚洲电影百佳出炉,华语片霸占冠亚军,但网友还是吵翻了
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最近发布了最新一届的“亚洲影史百佳”榜单。这份榜单由来自34个国家的161位电影专业人士(包括导演、制片人、演员、影评人、学者等)投票选出,旨在回顾亚洲电影历史并彰显其电影遗产。榜单最终评选出118部电影,为我们
超高清成上海电视节热词,它将如何改变家庭娱乐?
第30届上海电视节期间举办的各大论坛、发布会上,“超高清”成为行业焦点。 广电行业因技术而生,因技术而兴,又因技术而转型发展。恰逢电视诞生百年,国家广电总局将今年定为“超高清发展年”,推动超高清产业从内容制作到播出传输的全链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