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空流霜 编|顾柠>
“AI”一词在本次半年报中被提及67次,相比去年同期的15次显著增加,集团全面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信号已然明确。
8月27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
上半年,中国平安总资产达到13.5万亿,较年初增长4.3%;营业收入5000.76亿元,同比增长1%;集团营运ROE7.5%,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集团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25.2%。
值得一提的是,净利润表现因会计并表的一次性处理、发行可转债,以及上半年举牌上市公司的600亿浮盈没在利润表体现,导致中国平安营运利润和归母净利润成相反态势。报告期末,中国平安实现归母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细分于个业务板块来看,旗下寿险及健康险上半年表现喜忧参半,虽然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但部分原因是由于投资回报及风险贴现率假设下调影响,而且规模保费增速放缓,个险渠道新业务拖累整体表现。
财产保险与资管业务表现在预期内。其中财险业务保费、净利双增长,综合成本率得到优化。资管业务综合投资收益率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平安现金分红水平实现稳定增长。拟每股派发现金股息0.95元(含税)同比增长2.2%,预计总派发金额为172.02亿元。
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喜忧参半。一方面,该司新业务价值实现显著增长,分红险收入大幅提升,成为业绩中的突出亮点;另一方面,报告期内规模保费仅微幅增长,增长动能稍显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的部分原因,来自于公司下调投资回报及风险贴现率假设。
从半年报具体数据来看,报告期内,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3901.89亿元,同比增长0.6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3.2亿元,同比下降4.53%;营运ROE(非年化)为12.2%,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尽管整体保费增长平缓,新业务价值却表现强劲,上半年达到223.35亿元,同比增长39.8%。值得一提的是,该数值的计算基于更新后的假设参数,2025年中期使用的是2024年末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假设(4.0%)和风险贴现率假设(8.5%/7.5%),而2024年同期则沿用2023年末的假设(投资回报率4.5%,风险贴现率9.5%)。
细分至渠道来看,代理人渠道仍为保费贡献主力,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3130.46亿元,但同比下跌3.3%。其中个险新业务同比下降20%,为756.03亿元。不过该渠道的新业务价值仍实现17.0%的同比增长,达到143.97亿元;人均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上升21.6%,为4.8万元。
报告期内,中国平安代理人个人收入下行,报告期末月均收入为9898元,同比下降17.3%;其中寿险代理人月均收入为7618元,降幅更达到20.7%。在代理人数量方面,平安寿险自2024年末的36.3万人略降至2025年3月末的33.8万人,在6月末重新回升至34万人。
除代理人渠道外,银保渠道表现尤为亮眼,正在实现价值重塑。上半年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幅增长168.6%,达到59.72亿元;与代理人渠道不同,银保渠道新业务增长迅速,达到228.75亿元,同比增长74.67%。
与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有增有减不同,中国平安财产保险业务发展态势很好。半年报显示,财产保险业务规模保费达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4%。保险服务收入1,656.61亿元,同比增长2.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1亿元,同比增长1%。营运ROE(非年化)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得益于车险费用优化及保证保险扭亏为盈,平安产险业务整体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至95.2%。
资产端上,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2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2%。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1.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在投资组合当中,股票账面价值较年初增长48.45%至6492.94亿元。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中国平安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我们会适度加大权益资产的配置。我们围绕两个重点,一是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板块,另一个是高分红的价值股。”
在半年报的董事长致辞中,中国平安指出:“2025年,是平安成立37年来危机感最强、战略推进最深入、服务升级力度最大的一年。”
面对近2.47亿个人客户和超过400万团体客户,如何持续提供更优质、更高性价比的金融、医疗及养老服务,始终是这家“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集团所关注的议题。
那么,中国平安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从半年报中或可窥见答案——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正成为关键驱动力。据统计,“AI”一词在本次半年报中被提及67次,相比去年同期的15次显著增加,集团全面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信号已然明确。
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战略由来:“早在10年前,马明哲董事长就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数字化将彻底颠覆平安的商业模式。全面数字化转型是平安最重要的系统工程之一。”如今,平安已进入全面AI化阶段,并将其概括为“5G”战略,即智能化的营销、智能化的服务、智能化运营、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的经营,核心是“AI in all”——以人工智能技术重构金融与医疗养老全部价值链。
在“金融+医疗健康”板块,AI已深入落地。例如,“平安家医”借助AI医疗技术实现全场景服务覆盖,并不断创新“保险+医疗”产品组合。截至报告期末,AI医生可精准诊断超1万种疾病,诊疗准确率高达93%。
在成本控制方面AI同样成效显著。通过流程自动化与智能技术辅助人工,服务成本得以有效降低。上半年,AI坐席服务量约8.82亿次,覆盖集团客服总量的80%。在车险领域,借助智能体与数字化工具,核保、理赔及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在过去三年降低了一个百分点。
AI还在销售与管理辅助中发挥重要作用。智能体可赋能需求分析、个性化产品推荐与话术支持等工作,上半年辅助实现销售额661.57亿元。郭晓涛透露,目前平安自研大模型已达67个,新增14个;全集团部署智能体约2.3万个,超过20%的员工使用智能体协助处理日常事务。
此外,AI在风险防控方面同样表现突出。其赋能保险风控体系,强化了对异常行为的识别、智能风险评估与实时预警。2025年上半年,平安产险通过AI反欺诈系统实现理赔拦截与减损共计64.4亿元。
来源:险企高参
• end •
“险企高参”致力于为保险行业提供深度、前瞻性的洞见与参考,助力保险从业者洞察行业趋势、把握发展机遇。我们秉持专业角度、深度分析与客观态度,为保险人提供更具价值的信息支持,助力您看得更远、走得更稳。同时,为构建同业合作与交流圈子,我们既有相应的垂直粉丝群(加微信号:kisama1427),又有资金资产对接的会员俱乐部,欢迎业内人士来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