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及截图,敬请阅读时留意。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他始终将中国视为美国的主要战略对手
自从特朗普再次成为美国总统以来,中国一直被他视为主要的战略挑战者。为了制衡中国的崛起,他不仅组建了一支强硬的保守派团队,还对中国实施了高强度的关税政策。特朗普采取了几乎前所未有的措施来压制中国的发展,并且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美国优先”的议程。然而,近期他的言辞和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在对中国的评价上,特朗普不仅放宽了措辞,甚至罕见地给予了中国一些正面的评价。这一转变究竟意味着什么?特朗普此时此刻为何会作出如此突如其来的改变?
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
今年7月,特朗普政府内部的政策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曾几何时,特朗普以频繁提及“中国关税”而成为对华强硬的代言人,但在这个月,局势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最初的松动出现在科技领域,特别是半导体产业。7月15日,英伟达公司CEO黄仁勋访问中国时宣布,美国政府已批准向中国出售H20型号的芯片。这一决定在几个月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特朗普政府和美国高层官员曾明确表示,这类技术产品的出口“不在讨论范围内”。然而,如今这一看似不可能的转变出现了,曾经代表着科技封锁的芯片出口问题,竟然成了特朗普政策调整的突破口。尽管此次出口的H20芯片性能不如英伟达的最先进技术,依然显现出美国政策意图的微妙变化。
此外,特朗普在芬太尼问题上的态度同样发生了变化。今年2月,他曾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将对中国的关税提高至20%,并言辞犀利地指责中国是芬太尼走私的主要源头。然而,仅仅过了五个月,特朗普的言辞却发生了180度转弯。他在7月16日表示,“中国在芬太尼问题上一直在协助我们”,并称中国“正积极行动”。这种前后不一的表态,让人不禁对特朗普的真正意图产生疑问。
特朗普“服软”的背后原因
特朗普的政策转变其实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出于对美国国家利益的深思熟虑。首先,当前美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产业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通货膨胀高企,民众的不满情绪愈加蔓延。而在同一时刻,中国的贸易顺差在今年上半年创下历史新高,且掌握着多个有力的谈判筹码。因此,特朗普亟需通过与中国达成一项重要协议,特别是希望能复制第一任期内的“大采购”模式,这不仅能稳定美国经济,还能为他的2024年大选提供有力的政绩支撑。
除了经济因素,中国在全球稀土资源中的关键地位也是特朗普转变立场的原因之一。美国目前的稀土库存仅能维持约两个月的供应,而美国的军事和新能源产业对中国稀土资源的依赖不可忽视。在此前的谈判中,美国一直施压中国扩大稀土出口,若无法达成一致,美国企业将施加巨大的压力,使得白宫必须重新考虑其立场。
此外,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也在不断对特朗普施压,要求政府放松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若特朗普继续维持强硬态度,可能引发商界的反感,进而影响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特朗普不得不在此时做出一些妥协。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美方希望促成两国元首的会晤。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曾公开表示,中美元首会谈“极有可能实现”。而鲁比奥本是对华强硬的代表人物,能够如此表态,背后显然是特朗普的授意。若能在会谈中达成重要协议并拍摄到历史性的握手场面,这无疑能极大提升特朗普的选情。
美国内部的动荡与困惑
然而,特朗普的突然转向在美国政府内部引发了剧烈的震荡。鹰派人士对特朗普此举心生忧虑,认为他过于急功近利,可能忽视国家安全和长期战略。一些官员私下里抱怨,“出口管制永远不该成为贸易谈判的筹码”;更有官员担心,如果中国提出更多要求,特朗普可能会做出进一步让步。这种政策上的摇摆不定,也让美国的国际盟友感到不安。尤其是他们之前一直跟随美国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现在却看到美国在某些领域开始松动,毫无疑问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特朗普并非完全未曾考虑过这些问题。他很清楚,H20芯片并不是最先进的技术,即便出口到中国,也不会对美国的战略安全构成致命威胁。相反,这一决定能为美国带来外交上的分数,同时还能够让英伟达等科技公司获利,堪称一举多得。至于芬太尼问题,特朗普表面上赞扬中国的合作,实际上却是在以此作为谈判筹码,力求在其他议题上获得中国的让步。这种做法体现了特朗普的一贯风格,即通过“小恩小惠”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未来局势的发展与中国的应对
然而,中国并非轻易被操控的一方。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表示,中美关系应基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展开。此番表态意味着,尽管中国愿意进行合作,但如果美方的态度反复无常,中方也完全有能力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中国对此已有充分准备:特朗普今天可以批准芯片出口,明天也可能再次改变主意。因此,在与美国谈判的同时,中国也在同步推进反制措施,确保其利益不受损害。
特朗普的政策转变,表面上看是一个姿态上的“软化”,实则是全球力量对比变化的体现。中国今年的贸易顺差再创新高,同时中国的反制措施也让美国企业感受到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过去的单边施压策略已显现疲态。鲁比奥在吉隆坡释放的积极信号,以及美方主动提出的元首会晤计划,都表明了一个事实:许多全球性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将难以推动。
这种变化正在悄然重塑国际关系格局。随着欧洲企业听到美国对华政策松动的消息,亚洲盟友也开始意识到美国在关税政策上的选择性执行,全球贸易格局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分歧正是美国在“全面脱钩”与“竞争中合作”之间徘徊的缩影。放低姿态的背后,往往隐藏的是现实的理性选择。特朗普对华政策的变化,实际上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全球化时代的规则: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不变的利益。
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场大国博弈的下一步走向,将决定全球经济未来的走势。是向修复发展,还是继续撕裂分化?这一切都取决于中美之间的博弈结果。
来源
美媒:为了能和中方对话并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已开始软化对华语调,提起芬太尼,特朗普又改口:“中国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