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海拔344.6米的小山,何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2025-07-27 kongyu820
核心提示:这座山,海拔仅344.6米,却托举着中华文化绵延2500余年的精神高度;它没有三山五岳的颜值,却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座山,海拔仅344.6米,却托举着中华文化绵延2500余年的精神高度;

它没有三山五岳的颜值,却像一块磁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这座山,自带沉静的底蕴,却从未停下对话的脚步,让不同文明的声音在这里交汇共鸣;

……

图片尼山孔子像

它,就是尼山,圣人孔子诞生地,儒家文化发源地。

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举行,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这座看似平凡的小山,究竟藏着怎样的非凡魅力?

尼山静卧于济宁曲阜东南约30公里处,山势东西走向,面积约30平方公里,论雄、奇、险、秀、幽,皆“相貌平平,乏善可陈”。

但就在这看似平凡之地,诞生了影响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儒家至圣先师孔子。一圣立而山名显,尼山的高度,早已远远超越了它的海拔。

孔子名字来自这里。

《舆地志》记载,“邹县西界阙里,有尼丘山”。《史记·孔子世家》称,“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得孔子”。

按上述史书的说法,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母亲颜徵在,二人“祷于尼丘”后生下孔子。因山得名,孔子名“丘”字“仲尼”。这座山也因孔子而闻名天下。后人为避孔子讳,将山名改为尼山。

图片夫子洞

圣人印记写满山川。

尼山有五峰并峙、五川汇流,山清水秀。但这里最吸引人的,还是自然景观和孔子印记的融合。

因为母亲是平民,孔子“少也贱”,幼时地位不高,却一路“进阶”成为会讲学、擅射箭、能驾车、懂治国的“六边形战士”。

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合称“尼山八景”,几乎每一处都与孔子息息相关。

其中,“坤灵洞”又名“夫子洞”,相传孔子出生在这里;“观川亭”是孔子看五川汇流之处,他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至今震撼人心;“中和壑”则出自《礼记》中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儒家文化世代绵延。

尼山中峰东麓有尼山孔庙、尼山书院。尼山孔庙是五代时在叔梁纥庙原址建起来的,尼山书院设置于元代,二者共同承担起祭祀和教育的功能。历经岁月淘洗,尼山孔庙和书院始终是礼敬孔子的重要场所。

正是凭藉源远流长的丰厚历史积淀,2010年,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行,打开了一扇连通世界文明的新窗口。尼山由此从儒家圣地,演进为世界文明对话的殿堂。

图片尼山书院

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尘烟,人们分明感受到,以尼山为原点的儒家文化正开枝散叶,生生不息,一步步走向世界。

登临尼山自带“朝圣感”。不过,很多年轻人发现,自己对孔子除了尊敬之外,还别有一种“亲近感”。

“到了尼山才明白,原来孔子真懂我”“人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孔子”……在各大社交平台,关于孔子的话题爆火。近年来,尼山已成为“研学游”“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

思想的青春,在寻根中解除困惑。

文明赓续传承、交流互鉴,离不开年轻人。与时共进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青年”始终是一个高频词,2018年起便专门开设了青年论坛,今年更是新设置了“青年辩论会”环节,诸如“成人”与“成功”等话题戳中了年轻人的心。

于是乎,古老的尼山上活跃着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身影。他们在精神寻根的过程中,能跟那个微笑着说“后生可畏”的孔子做朋友;也能听他讲解“君子固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等,来消除人生困惑,治愈“精神内耗”。

图片尼山上活跃着年轻人的身影

文化的青春,在沉浸中感受魅力。

古韵今风,交融澎湃。数千年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持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尼山焕发勃勃生机。

从“老三孔”到“新三孔”,千年文脉与数字科技相结合,彰显了文明传承的强劲脉动。《儒典》《齐书》等典籍,则展现了齐鲁文化的深厚家底。

这里国潮澎湃,演绎着人文经济学的生动实践。坐下来可欣赏“金声玉振”表演,动起来可投入“礼乐射御书数”研学;抑或到孔子博物馆感受“拓印如同治学”,到尼山圣境欣赏无人机光影秀……

年轻人总能找到自己的“乐子”。此前,原创歌曲《Hello 尼好》走红网络,大量圈粉。

图片“金声玉振”演出 本文图源均为:好客山东之声(署名除外)

尼山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沉浸于东方文化的魅力中,在共诵、共舞、共唱中增进了解、收获友谊、共同成长,也让世界看到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滋长,地缘冲突此起彼伏,贸易和关税壁垒高筑。当分裂与对立的杂音渐盛,这个时代比任何时候都更呼唤对话的力量。

尼山,恰在此时为世界推开了一扇通透的对话之窗。

在尼山看世界,文明星座交相辉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尼山孕育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火种”。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文明突破期。孔子与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都诞生于这一时期,他们身处不同的时空,未曾听闻彼此的名字,却以各自的哲思共同照亮了历史的天幕。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星罗棋布,2500多个民族繁衍生息,文明的多样性本就是世界最鲜活的底色。然而近年来,不同文明间的隔阂与冲突却似阴霾渐浓,对话的渴望从未如此迫切。

尼山,在文明交流的星辰大海中,让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在此相遇,以对话消解隔阂,以互鉴凝聚共识。

在世界看尼山,中国智慧照亮未来。

“各美其美”是承认差异并相互尊重,“美美与共”是说人类要走合作共赢之路。

本届论坛以这一深刻理念为核心主旨,既是对中国一以贯之主张的坚定重申,更折射出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精神底色。追本溯源,该理念源于孔子“和而不同”的智慧土壤。

当世界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儒学跨越时代的价值,尼山这片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土地,便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文化圣地。近年来,一批又一批仰慕者跨越山海而来,只为亲手触摸这片土地的文化密码,在青砖黛瓦间聆听文明的回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来自数十个国家的近两万名宾客造访曲阜。

图片融合鲁绣工艺的伞吸引了国际友人 梁睿 江楠 摄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仰望文明的星河,思索当今的使命,凝望智慧的灯塔,照亮前行的征途一一当不同文明在尼山碰撞交融,奏响一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壮丽乐章,分歧便在共鸣中逐渐消弭,共识将于对话里慢慢凝聚。

文字:学义 龙翔

来源|青岛宣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