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公开征求意见

   2025-07-27 kongyu590
核心提示:(五) 公园绿地规划以“更加充沛、更加系统、更加公平、更具活力、更高质量”为目标,构建“指标良好、层级完好、布局均好、功能



(五) 公园绿地规划

以“更加充沛、更加系统、更加公平、更具活力、更高质量”为目标,构建“指标良好、层级完好、布局均好、功能友好、风景美好”的城市副中心公园体系,通过公园引领全区绿地建设,形成高质量绿色发展示范。


1.构建分级配套的城市公园

落实“控规”城市级、社区级两级绿色空间体系的要求,针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用地内构建“城市级—社区级”两级分级配套的城市公园,形成层级完备、大小互补的城市公园体系。其中城市级公园指面向城市副中心全域、具备一定规模的公园绿地,承载游憩、生态、景观、科学考察等多方功能,主要为城市建设用地内的综合公园及专类公园。社区级公园依托家园布局,承担居民日常休闲服务功能,是居民身边最便捷可达的绿色空间,包括社区公园及游园两类。


2. 构建布局均好的城市公园

规划落实城市副中心控规中“到2035年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实现100%”的目标要求精准布局,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在满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的基础上,将副中心公园绿地布局融入“生活圈”规划理念,以居民步行便捷可达公园绿地为目标,构建5-15-30分钟绿色生活圈,通过各级生活圈公园绿地均衡布局,推动形成公平共享、便民友好的生活环境


3.构建自然环境良好、功能丰富多元、特色鲜明突出的郊野型公园

规划形成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遗址公园和滨河公园的各类郊野型公园。



(六) 绿色廊道规划

根据城市用地情况明确重点道路周边单侧绿廊宽度控制要求,其中高速路及快速路单侧绿廊宽度不低于100米,老城区段单侧绿廊宽度不低于20米,主干路单侧绿廊宽度不低于15米。在铁路和地铁两侧规划连续宽厚的绿带,以减少火车、地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形成兼顾景观功能的防护隔离交通绿廊。根据河道级别及城市用地情况明确主要蓝网水系周边单侧绿廊宽度控制要求,统筹蓝线内外各类生态空间一体化发展。



(七) 附属绿地规划

1.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附属绿地

结合上位规划要求及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对道路绿地率及各类绿带宽度提出规划要求。城市干道重点保障城市交通功能,通过融合路侧绿化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整合绿化空间,营造连续整体、功能复合的道路绿化空间,展现副中心城市风貌与城市活力。街区道路重点满足生活出行需求,落实小街区密路网的规划设计理念,关注市民的使用需求,提升慢行交通绿化占比,落实街区道路100%林荫化要求。


2.居住绿地规划

规划新建居住区绿地率≥30%,老旧小区绿地率≥25%。



(八) 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规划

设置长期-中期-短期-紧急四级避难绿地,分级按需配置相应设施。落实“控规”规划的“救灾干道—疏散主通道—疏散次通道”三级救援疏散体系。



(九) 树种规划

基调树种主要包括油松、白皮松、国槐、银杏(♂)、楸树等;


骨干树种主要包括油松、白皮松、华山松、侧柏、圆柏、毛白杨(♂)、银杏、栾树、国槐、旱柳(♂)、绦柳(♂)、臭椿、柿树、杜仲、白蜡、楸树、元宝枫、玉兰、碧桃、紫叶李、樱花、西府海棠、山楂、山桃、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沙地柏、榆叶梅、紫薇、木槿、月季等。



(十) 近期建设规划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各类园林绿地,建设一批理念先进、开放融合的园林绿化示范区,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领效应。近期重点实施区域生态协同建设工程、宜居品质公园建设工程、滨水景观提亮工程、道路景观提升工程、绿道体系建设工程五大工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