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出来,有点突然,网上又开始刷“伊万批评中国足协、球员”的传闻。传真真假假,人云亦云。伊万科维奇,这个71岁的克罗地亚老帅,执教国足才只有短短4个月,战绩就摆在这,4胜2平8负。不算好,也算不上全然失败,细节里有无奈,有责任,也有太多不确定。他回克罗地亚了,休假,一句话不吭,互联网上却掀起风浪。点进那些热议话题,评论区里各种声音,质问是不是老队新的锅,被逼着走了还要甩锅?还有人说老头儿太实诚,不懂得打太极。大家都盯着那个终极问题:中国足球,到底怎么就这样了?
伊万给出回应,挺直接,一锤定音。他说,自己从带队踢完那场和巴林的世预赛起,没接受过任何一家中国媒体的采访。对局外流传的批评之言,愤怒,觉得莫名其妙,被误会还得出来澄清。对于像素级的信息造假,他其实很有脾气,但面临中国球迷顶着的这个大环境,也只能无奈。他强调,自己和所有教练组成员,执教中国队,是感恩的。合作氛围,相互尊重,印象深刻,敬业、勤恳,说起来言辞都还矜持,没过火——只是感慨太多压力都在球员身上了。
回顾这一路,其实逻辑很清楚。从带队上任时的期待,到最后世预赛出局,媒体闪光灯下、社交网络的话题榜上,伊万被推上风口浪尖。14场比赛,每场都揪着中国球迷的心。2场世预赛正赛,国足死里逃生,却也算不上气壮山河。赛后镜头切给伊万,本想看到庆祝的动作,结果他表情复杂,在场边紧绷了整场。魏震、蒋光太、李磊、高准翼,防线摇摇欲坠。有媒体回看那场数据分析,14场比赛,中国队场均丢球1.2个,进攻数据又低,关键回合老是处理不果断,这种情况下主教练怎么选人怎么调整都是被动。
关键的世预赛,最后时刻罚下的红牌、射门撞柱,这些都成了外部放大的细节。赛后不下十家自媒体写长文,标题都很凶,球迷看了直憋气。其实圈里又都知道,伊万不是“甩锅型”的外教,这几年亚洲执教口碑不错,无论是沙特还是伊朗,带过的队更像是拼体系的。可到中国,阵容新老交替,本土教练团队多多少少有摩擦,能做成什么样,早有预期并没什么美化。
离开中国之前,他还是发了感谢,中国足协配合,球员有拼劲,那是每个外教离任时都会说的润饰话,但伊万语气确实挺真诚。很多人信,也有不少人只愿意看到他和媒体杠上的部分。此番否认“批评中国足协和球员”,其实是给这段经历画了句号。有国足内部人士私下透露,伊万在离队后和几位中国球员微信还保持联络,没数落、没抱怨,多说一句是“场上发挥压力挺大,在中国早晚都会有好教练带出成绩。”
前脚刚离开,用不了多久新机会来了。伊朗、阿联酋俱乐部甚至足协接触,递来橄榄枝。亚洲顶级教练圈子本来就小,伊万在西亚、波斯湾都有人脉。大家都说中国球迷太苛刻,其实外面俱乐部并不这么看,人家要的是经历、口碑、适应环境就行。伊万自己态度暧昧,回复里也只是说“在考虑”。挺微妙,他这一把年纪,选择权还有,看重的平台不是执教成绩表,更多是自己还能不能带出新花样来。
中国足球舆论环境,很紧,社交媒体推波助澜,每一次出局,每一个换帅,讨论度都拉满。围绕伊万、围绕国足,评论里最热的几个词,永远离不开“责任”、“心态”、“体制”。球员自己也说,压力比外界想象中要大,从集训到比赛,高压下成长,其实挺难。国足走到这一步,从教练到球员,没有人对现在的成绩满意,可全甩在一个人头上,显然不现实。职业体育比的就是谁能在有限条件下把资源最大化,有的教练爱控节奏,有的喜欢激将,不同风格遇上同样的体制,总会有摩擦,往年里被称为“人情世故”,其实就是复杂的内部生态。
伊万的执教话语权没外界想象那么大。他的组队思路偏稳健,给年轻人涨球的空间有限。外界一直有争议,是不是用人太保守,是不是对老队员过于依赖。实际操作中,谁也没法拍胸脯对着镜头说可以放开了造。到最后,数据反映所有情况。国足进攻端效率低,总失误数高,平均每场传球失误率接近14%,主力阵型一换三,场场求稳也没见得打得扎实。伊万被诟病带队保守,背后其实是环境与资源的现实博弈。
他否认批评,也解释了过往合作的感激。有球迷在微博下面留言“教练其实没问题,问题老在体制里”,有人回怼“这就是推责任”。伊万哪怕站出来说话,都救不了国足舆论那种长期焦虑的情绪。外援教练,每一届都一样,一落地被期待成救世主,一转身又挨骂走人。伊万只是又一个节点罢了。中国足球要想走出低谷,根子上还得靠青训、体制、投资三位一体慢慢夯实。谁当教练,谁会被舆论推上浪尖。
被传批评,否认后又火了一波。外教的错、足协的错、球员的错,信息分杂,人心涣散。伊万最后一次公开发言,中英夹杂,不肯流露过多私人情绪——“感恩中国,珍视友谊”。熟悉他风格的老队医说,这种调子最像伊万,实际人很直,球员和他都习惯了。离任后收到西亚两国邀请,不等于下决心转身就去,老教练的选择,依然留给时间慢慢消化。
如果说,这段国足经历能给伊万留下什么印记,或许就是中国足球和他本人都正处在十字路口。走,也不是放下,留下,也不是痴心。数量庞大的中国球迷,注视着教练席的换人变化,每个人都有话要讲。外部舆论和队内小环境,在变化。新主帅会是谁,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期待?像伊万这样敬业、讲究职业底线的教练,还会再来吗?这个答案,或许只有时间能给。
伊万否认外界谣言,再接到西亚新的邀请,阶段性任务告一段落,中国足球的下一个节点,注定还会被聚光灯紧紧追着走。
各位怎么看?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