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时尚权力结构崩塌,而电影叙事,恰恰成为时尚文化周期裂变的锚点。《穿 Prada 的女王》续集定档明年五月的消息传出之后,影迷热议,时尚圈也“蠢蠢欲动”。在此背后,既是品牌对于文化话语权的争夺,更是对于文化现实的捕捉。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赫本与纪梵希、梦露与Dior 的深度绑定,到流媒体时代时尚与影视的共生关系升级,品牌始终通过影像重构话语体系。
作为时代镜像,电影始终忠实记录着社会权力机制的流转,时尚奢侈品领域亦然。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奢侈品牌与好莱坞明星的系统合作,到流媒体冲击下“纸媒霸权”瓦解、社交媒体重塑潮流话语权,媒介更迭始终牵引权力转移。
知名时装电影《穿 Prada 的女王2》的回归,恰似一柄剖开产业变局的利刃。续集中,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杂志主编米兰达挣扎于财务危机,艾米莉·布朗特饰演的艾米莉却跃升为奢侈品集团高管,掌控米兰达亟需的广告预算。

这一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中时尚周期的残酷更迭形成互文。就在续集官宣同期,被称为米兰达原型的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卸任美国版《Vogue》主编,更有传闻称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拟收购康泰纳仕集团赠予妻子。
时尚与电影的周期性裂变
唯有将品牌炼为文化符号,方能穿越周期断层。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是载体,更是重构话语秩序的文化密码。

经典电影曾是品牌符号的炼金炉,而《穿 Prada 的女王2》似乎正试图成为解剖当下产业变局的解剖刀。影片将米兰达置于纸媒衰落的废墟中,直面流量算法对编辑权威的碾压,这一设定恰与当下时尚产业困局共振:当消费者从"Logo 崇拜"转向"价值共鸣",传统符号正在失效。

于此,电影在新时代则逐步转化为品牌价值与消费场景的全新孵化器。Prada 作为电影中的重要符号,在第一部电影中传递了与彼时时代风貌相契合的价值观。而如今,第二部建立在奢侈品行业进入下滑周期,消费者探索个性化、差异化价值的新时期。
时尚借电影构建的不再只是拜物教式的单品崇拜。然而除却传统价值观的瓦解,更进一步看,则是一整套现实文化生活场景和经济模型的重构。
今年上半年备受热议的《白莲花度假村》第三季,丝绸品牌 Jim Thompson 因帕克·波西身穿其裙装的镜头,3 月份在美国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 228%,总收入同比增长了 138%。澳大利亚品牌 Alemais 因多位角色身着其印花连衣裙售罄,品牌在影片结束不久后,就宣布于马拉喀什举办目的地大秀,以当下正火热的“度假美学”标签绑定剧集内容营造的富人乌托邦。
这种共生关系在技术赋能下更趋立体。Netflix 剧集《艾米丽在巴黎》通过“高级定制之旅:艾米丽在巴黎体验”呈现更多沉浸式体验。去年底推出的该项活动,覆盖 25 个城市,持续整个夏季,观众试穿剧中华服、体验“加布里埃尔餐厅”,将虚拟场景转化为消费链,法国国家电影中心数据证实,38% 赴法游客受该剧影响。

电影叙事升级与品牌文化创新
事实上,除却品牌价值观和市场活力的重塑,时尚奢侈品领域正在借助电影产业的深入探索,完成一次历史性的文化再造。

“与电影联姻让品牌完成‘绅士化’(Gentrification)” 伯恩斯坦分析师卢卡·索尔卡指出,“推动品牌在全球语言和全球口碑的基础上占据制高点,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举动。它无疑展现了品牌对电影的投入的意义所在。这也不失为是一个寻找另类创意人才的机会。”
换言之,电影的魅力不仅仅是为荧幕前的观众造梦。在电影之外,品牌早已以更根源的方式重构时尚与影视之间的时代关系。在商业观察之余,主动成为内容生产者或创意赞助人,成为时尚奢侈品牌捕捉社会情绪、从源头夯实文化创新能力的锚点。
开云集团旗下的圣罗兰 (Saint Laurent)成立了首个成立专门从事电影制作的全资子公司,去年三部长片角逐 5 月戛纳“金棕榈”奖。创意总监安东尼·瓦卡雷洛强调"拒绝产品植入,只做美学共建"。

今年戛纳电影节期间,优衣库携手凯特·布兰切特成立“流离失所者电影基金”,首轮资助将支持来自全球的五位电影制作人,他们的电影将于 2026 年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上首映。
同样,今年 5 月,Prada 基金会宣布设立年度电影基金,每年将投入 150 万欧元,旨在支持独立电影和具有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值得指出的是,在中国市场,Prada 与已经成为电影与时尚界 icon 级人物的王家卫展开持续深入的合作,从荣宅的“繁花”之夜,到根据王家卫电影风格所打造的亚洲首个餐饮空间「Mi Shang 迷上」。
此外,电影也在成为时尚奢侈品牌在现实场域增强文化在场的关键。在今年男装周和高定周期间,香奈儿在卢浮宫推出了露天电影节,进一步将其时尚与电影策略深化,电影节期间,除了修复经典电影,品牌也将目光投向了《花样年华》《穆赫兰道》这样有广泛文化影响力的电影。
也就是说,早期围绕着好莱坞电影制作所打造的传统植入模式,在瞬息万变的时尚周期面前已然失效。但电影对于时尚产业的意义越发重要。它的价值不仅是曝光,更是深度的文化身份共建。

当权力从主编宝座流向算法、资本与虚拟世界,时尚产业内的比拼,不再是橱窗位争夺,而是定义时代审美的文化话语权制霸。

过去几十年,诚如《蒂梵尼的早餐》那幕经典镜头一样,赫本作为一个时尚 Icon,代替所有普通消费者望向了精品百货的美丽橱窗,描摹出那个时代的欲望载体。
而十几年过去了,橱窗故事已经不再新鲜,但电影依旧是时代载体,超越消费本身、去寻找品牌价值观的时代延伸,或许才是当下的主流叙事。WWD
撰文 Lenu Ming &易辰
责编 yalta Du
图片来源 品牌官方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