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这样的提问,“亲戚、朋友、同学、上级、公司……让帮忙‘挂名’担任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可否答应,会有哪些风险”?
根据我国现行法规,给别人担任挂名法定代表人,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一、民事责任:
在民事案件中,单位被限制高消费的,法定代表人也会被限制高消费。
此时,法定代表人将不得实施以下9种行为:
(1)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2)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3)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4)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5)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6)旅游、度假;
(7)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8)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9)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相关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2015修正)第三条第二款规定,“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笔者注:“前款规定的行为”,也即限制高消费的9种情形)
二、行政责任:
假设单位从事违法行为,违反了环保、医药、食品等法规,法定代表人可能面临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或被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
相关责任及法规:
(1)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在单位违法行为中,可能被处以违法所得一定比例或定额的罚款,部分情形还会被没收违法所得及相关工具、设备。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一百二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修订)》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2019修订)》第七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2024修订)》第四十三条。
(2)行政拘留
在食品、药品、环保等领域,若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法定代表人等直接责任人员可能被处以5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一百二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修订)》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百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第六十三条。
(3)从业禁止与资格限制
因严重违法被吊销许可证的,法定代表人可能被禁止在一定年限内,甚至是终生不得从事相关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21修正)》第一百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修订)》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百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2024修订)》第四十三条。
三、刑事责任:
单位被认定刑事犯罪,法定代表人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即便是挂名的法定代表人,有时也很难逃避刑事法律责任。
相关法规:
《刑法(2023修正)》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常见的罪名,比如:
(1)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假设公司拖欠工资,涉及的人数、金额较高,经人社局责令限期支付仍不支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2)重大责任事故罪
——假设公司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法定代表人可能因此坐牢。
(3)污染环境罪
(4)诈骗罪
(5)合同诈骗罪
(6)非法经营罪
(7)贷款诈骗罪
(8)虚开发票罪
(9)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10)逃税罪
(11)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2)洗钱罪
(1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4)集资诈骗罪
(15)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16)单位行贿罪
四、假设公司被申请破产
法定代表人被认定负有个人责任的,其在3年内不得担任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三)项,“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董事或者厂长、经理,对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
五、假设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
法定代表人被认定负有个人责任的,其在3年内不得担任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二条第(四)项,“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
作者:黄维升律师,深圳执业律师。
感谢您阅读本文,且阅读到此处,在此向您献上诚挚的谢意,今后也请多多支持及持续关注。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