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新规明确:这9类医闹行为明令禁止,可追究刑事责任!

   2025-07-25 kongyu690
核心提示:导 语追究医闹者刑事责任!新规出台,明确定义九类医闹行为!近年来,暴力伤医、医闹等事件刺痛着社会的神经,严重破坏医疗秩序

导 

追究医闹者刑事责任!新规出台,明确定义九类医闹行为!

近年来,暴力伤医、医闹等事件刺痛着社会的神经,严重破坏医疗秩序,侵害医务人员权益,也让患者的就医环境蒙上阴影。


近日,为有效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代山东省政府起草了《山东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图片

图源:山东省卫健委

《办法》共三十三条,覆盖医疗纠纷预防、处置流程、法律责任等关键环节,旨在有效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在医疗纠纷的定义方面,《办法》指出,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断、治疗、护理等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医方包括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而患方则是指患者及其近亲属、委托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等相关人员。《办法》强调,处理医疗纠纷应遵循属地负责、预防为主、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根据《办法》内容,医疗机构被要求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国家诊疗规范,制定风险预案,加强信息化建设及医患沟通,并公开服务信息、收费标准和投诉渠道。



新规出台,

明确定义九类医闹行为,

追究医闹者刑事责任!

值得关注的是,《办法》首次明确定义了九类医闹行为,并对医闹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的名誉权; 

(二)实施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要挟医疗机构,实施敲诈勒索; 

(三)盗窃、抢夺、故意损毁、隐匿医疗机构的公私财物以及病历、档案等重要资料; 

(四)聚众闹事、围堵医疗机构,强占或者冲击医疗机构办公、诊疗场所; 

(五)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拉横幅、张贴标语或者大字报,以及散发传单、制造噪音、泼洒污秽物等; 

(六)抢夺尸体、违反规定停放尸体或者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殡仪馆; 

(七)侵扰医务人员的私人生活安宁或者威胁、恐吓、殴打、故意伤害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 

(八)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 

(九)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或者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行为

同时,《办法》也明确了违反规定者根据其违规行为造成的后果,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或者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法律手段对医闹行为进行处罚与限制。



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遭遇威胁可停诊紧急避险

近年来,医疗纠纷引起的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护人员在医疗机构遭遇暴力伤害的案件令人痛心,大众也呼吁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措施。《办法》通过多种手段为医生的安全提供制度保护。

1.健全安全设施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安全防范管理制度,配备安全防护人员、设备,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

2.提供制度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法维护医疗机构治安秩序,指导、督促医疗机构制定内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及时制止、查处、打击侵害患者和医务人员合法权益以及扰乱医疗秩序等违法犯罪行为。

3.支持紧急避险

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暴力威胁或者侵害的,可以立即采取紧急避险保护措施,在不危及医疗安全的情况下暂停相关诊疗活动;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工作场所人身安全暴力侵害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为医务人员的紧急避险行为提供支持。


此外,《办法》明确: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需严格遵守临床技术规范,尊重患者隐私,禁止实施超出执业范围、违反诊疗规范、篡改病历、收受财物等七项行为。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超出执业范围实施医疗行为; 

(二)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治疗;

(三)违法违规使用诊疗技术、药物或者医疗器械;

(四)隐瞒、误导或者夸大病情; 

(五)隐匿、伪造、篡改、擅自销毁病历资料;

(六)收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财物; 

(七)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禁止的其他行为


如何为医务人员撑起保护伞?

为医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构建互信的生命屏障

对于昼夜奔波的医护人员来说,安全感,是他们首要的需求。深圳市儿童医院院长麻晓鹏曾说,医院领导要为医务人员撑起一把伞,为他们遮风挡雨,让他们有安全感。


该院制定了《医务人员因工作原因受人身伤害处理流程》,在许多容易发生伤医事件的地方增加了摄像头,对于院暴易发科室加强安保,给诊室都装了报警按钮,以及和当地警方保持良好的互动。


近年来,公安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两次向全国推广的「北京经验」。2021年7月,《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实施一年后,执法检查组曾回访,从医务人员按下一键报警按钮后,医院安保人员、警务室警务人员到达现场,仅需50秒。


「医院里的保安没有执法权,有警察在之后,就没什么人敢闹了。」2012年的一起杀医事件幸存者,北京航天总医院医生赵立众曾表示,警察入驻医院、建立警务室后,医闹现象减少了很多,近几年的医院安全秩序的法制建设大大增强,各项措施改善很大。

将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工作

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对医疗暴力零容忍是社会共识。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医院应建立安检制度,公安机关应在三级医院设立警务室;多元化解医疗纠纷,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如对于易引发矛盾激化,甚至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医院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通报。

具体措施

综合来看,以下措施或许短期内能极大降低伤医事件的发生:

一、完善医院的安全设施

在医院各关键区域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设立一键报警系统,确保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增聘专业的保安团队,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演练;引入安检系统,检查访客和患者进入医院时是否携带潜在危险物品。


二、立法与法律执行

推动相关法律的修订,对伤医事件施加更严格的法律惩罚;建立快速法律介入和审判机制,确保暴力行为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法律制裁。


三、加强医患沟通和教育

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定期举行医患交流会,增进理解和信任。利用媒体和社交网络强化公众对医疗工作难度和复杂性的认识。


四、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以及建立心理支持系统

为医护人员提供冲突管理和自我保护的培训,增强医护人员在面对潜在危险时的应对能力;为医务人员提供常态化的心理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处理工作压力。

医疗是关乎民生的大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石。《办法》的出台,为打击医闹、保护医患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让我们借助这一东风,向医闹和暴力伤医坚决说 “不”,共同守护白衣天使,为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营造一个安全、有序、温暖的就医环境。


来 源 / 华医网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山东省卫健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kongyu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