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教育陈起永:留学美国最佳期是本科
去美国读本科获得跨文化、国际化的“背景”优势
网易:我以前看了一下这本书,记得您有一个观点:您认为去美国留学的最佳时期是本科时期,为什么?常理来说大家觉得应该在国内上完本科,有了一定的价值观再去国外读研究生。您是怎么看的?
陈起永:我是这样看的,我们去美国留学,如果去得晚就是去读研究生,比如博士、硕士,在我当年(读书)的时代,这就是主流。为什么现在我说去美国留学读本科更好?相比研究生来讲,去(美国)读本科能够更好融入西方的文化,实际上在留学时想获得的是什么?就是想获得跨文化的“背景”,这里面包括学术上的优势和文化上的优势,文化优势在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做事的风格、态度都发生变化;学术上最明显的优势是留过学的人回来做学问和绝大部分国内的人相比更严谨一些。
现在我说说去美国读本科为什么比研究生好。去读研究生,你可以获得国际化的研究背景,但我认为这是半国际化的,去读本科,可以把半国际化提升为全国际化。另一部分就是文化,去读研究生的人从文化上很难融入西方的文化,当然这也不是全部,有人可能专门学西方文化,还有一部分,融入美国文化非常快的一些女孩子,但总体来讲成功融入的是很少的,绝大部分去读理工科的人没有机会学习美国的文化,只有时间去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导师要求的项目,忙的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另外社交场所不太多,有的场所他们又不喜欢,融入不进去,所以也会放弃一些机会。
其实这些很重要,当你的事业往上走时,这部分会变成一个“玻璃天花板”——虽看不见它但再往上跑就会挡着,不让上午。在研究生阶段时非常难融美国的社会文化中去,这个我在那边体会也很深刻。读理科的学生,包括读文科的,没有那么多时间,选课不能乱选课,因为导师要看你的课程。
读本科阶段为什么可以?这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素质教育也好,有人也翻译成“博雅教育”,这个名字很好听。
网易:您还提到了“自由教育”。
陈起永:对,其实大家的翻译不一样,但核心是同一件事情。
网易:怎么说?
陈起永:美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国内是不太一样的,在国内录取时中学生通常考上某一个学校的某一个系,但美国不是,在美国就是进了某个大学,少数学校会分成几个大学院,比如一些文理科在一起的叫文理学院,有些学校把工程的单独分开,你可以先升工程专业,但很多学校在大一、达二时都不分,以哈佛为例,本科在哈佛学工程?对不起,没有。你的本科在哈佛只能呆在“文理学院”。一开始并不提供商科教育、工程教育或者是医学教育等等,很多职业性性教育在他们的本科阶段都不涉及,他们认为那个还不是本科学的时候,他们,的教育是“自由教育”,当然这里有一些精神,不是学生随便乱学,而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前两年,对学生有一些核心课程的要求,不会因为你学物理就不用学文科,学文科就不用学物理,他们要求你要学各个领域的学科。
网易:有一个平衡度。
陈起永:对。素质教育是你毕业时必备的。不像国内的,上物理就不用学语文,学历史就不用学数学……但在国外,这些都要学,以理科来讲,文学的、艺术的、社会科学的、人文的等等都要学。第一,选课是这样的要求;第二,教育理念也不一样,国内大一、大二就有专业课了,而且对于专业课有要求,在美国,大一、大二对于专业课是没有要求的,有要求的反而是核心课程,通过这种教育它是想提升你的综合能力,并不是专业能力,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想给你提供在各行各业中都能用到的能力。说起来也很普遍,比如听说读写,还有创新能力,在你进入工作岗位中以后,听、说、读、写和创新能力就很重要,但它暂时不和专业挂钩。
这种特色会导致一个学生在美国读完四年本科后不仅专业上具有国际化的特点,很强,另外也可以很融入美国文化,(这样在他将来)发展起来时,前景会比其他一些国内的学生更棒。因为在西方发展不能光做专业,你还要和人家交流,他们很重视这块。如果你去美国、去西方读本科,在专业上、文化上都能融入进去,又因为在中国读完了高中,也不会丢掉中国的文化精髓,这才是中西完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