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3%2F0425%2Fc32fdf8fj00rtniwf003pc000rs00hkc.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龙湖区教育局在全市率先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服务。图为陈厝合小学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近日,为提升汕头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活动质效及影响力,汕头市委政法委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等专家学者参与项目评审并交流讨论,广泛凝聚各方智力资源,提升社会治理创新水平。
本次活动由汕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承办,旨在培育更多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品牌和标杆,进一步扩大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汕治”经验迈向“善治”轨道。
经前期广泛征集、单位推荐、初评、调研、网络展示及投票等环节,共有22个社会治理创新项目进入专家评审阶段。近期,活动评审委员会将根据专业评审、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结果等为重要依据,最终选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十大创新项目。
举办本次活动,是汕头市以项目化推动试点工作落实落地的一项生动实践。2020年以来,汕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与全国第一期试点地市同起跑、同推进、同部署,各级各部门按照“项目化推进”工作思路,精心探索各具特色的善治模式。截至目前,汕头分3批共征集培育了8个省市共建、157个市级、109个区县级项目,多次邀请专家、媒体等实地走访调研相关项目,为项目提挡升级把脉支招,推动形成社会治理“百花齐放”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构建社会治理链条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汕头各地充分发挥市、区(县)、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党组织作用,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社会治理指挥体系,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
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党员群众的主要阵地,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形象和窗口。汕头市委组织部深入实施“千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挡升级”工程,2021年以来累计筹集并投入各级资金2.18亿元,高标准重建新建、改建扩建、规范提升、整体优化4类党群服务中心,为市民群众提供97项市级以上审批服务事项。建立5项应急响应工作机制,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在应急状态下转化为应急处置一线服务平台,两年来累计服务群众50多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000多条,调解矛盾纠纷380多宗。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龙湖区新溪街道以综治中心为“指挥部”,融合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各家政法力量,配备“五室一厅”,设置“远程智慧法庭”,整合群众接待、法律援助、纠纷调处、心理咨询等功能,做到“实体化运作,一体化运行”,提供从矛盾纠纷调处到法律援助再到司法确认的“一站式服务”。
陆上找不到党员,海上找不到组织,这个问题困扰了渔业领域党建工作多年。对此,南澳县创新打造“海上党建”模式,将“红色网格”覆盖到渔船上去。海上渔船党委平台管理员通过指挥平台和相关通信工具直接与渔船上的渔民对话,及时传达党的政策,并在撒网收网、整理渔具、分拣鱼类等作业间隙组织定期教育活动,打破党员教育时间、空间限制,实现党员教育海陆无缝衔接。与此同时,实现网格员24小时与出海渔船保持密切联系,确保精准开展海上救助、化解海上风险,及时解决渔民烦心事揪心事。
先行先试提升市域法治水平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汕头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设区的市立法权,健全完善法律规范、实施、服务“三大体系”,以高质量立法、高水平执法、高标准服务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汕头。
为打破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批管辖限制,汕头市司法局先行先试推进法律援助市域一体化服务,实现市域内一体化、无差别受理审批,一站式办结,避免群众申请援助来回奔波和等待审批指派。全市法律援助机构通过相互委托受理、审查、指派,由原先仅初审、流转材料的“市域通办”,实现在汕头市域内不区分案件管辖,群众在任一法律援助机构均可实现无差别、一站式办结法律援助申请事项,真正实现群众申请法律援助“就近办,一次办”。
潮阳区法院全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率先推出对外承诺“公开透明、最快最优”诉讼服务,在全市法院系统内率先公开审判、执行办案人员办公电话及监督电话,提高法官咨询接待、判后答疑等司法服务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实践以来,通过设立专门窗口提供诉讼费收缴退费、开具裁判文书生效证明等“一站式”服务,让老百姓打官司“只进一个门、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
潮南区检察院在已获省级青少年维权岗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法治灯塔”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更加全面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中,注重结合办案推动解决未成年人案件背后的社会问题,努力做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如针对辖区“鬼火”少年深夜“飙车”现象,向教育、交警部门发出检察建议;针对未成年人违规进入酒吧等娱乐场所,旅店宾馆违反法定询问义务接待、容留未成年人等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通过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方式开展法律监督,监督职能部门依法履职,有效推动治理难题解决。
聚力营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汕头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汕头研学之旅等系列教育实践主题活动,打造“德治教化大讲堂”“大华邻里家”“同在阳光下”等品牌项目,加强宣传道德模范、“汕头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文明先进典型,营造崇德向善良好社会氛围。
金平区大华街道探索实施“大华邻里家”基层治理模式,加强与市团委、市妇联、区文联等共建单位沟通联系,通过共同主办、承办、协办等方式,开展“以勤养志 以俭养德”“遵守交通秩序 争做文明市民”“培育网络素养 守护网络文明”等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文明风尚在基层生根发芽。同时,大力挖掘辖内文明资源,宣传“中国好人”陈振勇乐善好施、“广东好人”蔡乐筠孝老爱亲和“新时代好少年”大华一小黄源森同学乐于助人的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居民群众学习榜样,争做文明、守法好市民。
龙湖区教育局在全市率先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服务,把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进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相结合,探索实行“你点单、我接单”的服务模式。如建立区教育局、各中小学、专业精神卫生机构的层级联络机制,构建三位一体“护心模式”,指导协助重点关注学生监护人做好子女心理危机干预疏导和及时转介诊治,开设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学生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指导。
濠江区滨海街道以开展“星级家庭”评选活动为重要抓手,以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身边人,增强辖区内群众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支持配合乡村治理,涵养向善向上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至2022年底,该街道共有517户家庭获得“星级家庭”称号,有效提升居民共创文明家园的主体意识。这项创新实践经深挖项目价值、丰富项目内涵、提升项目质效后,已在濠江全区推广。
●南方日报记者 黄嘉锋 通讯员 汕政宣